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面临中美脱钩与供需失衡挑战的背景下,苏州纳米城以其共性技术平台的独特优势,为无数初创企业搭建了一座科技与产能之间的桥梁,帮他们跨越芯片量产过程中被称为“死亡之谷”的关键阶段。
中科融合的创始人与董事长王旭光对此感触颇深,他认为,在苏州纳米城共性技术平台的支持下,企业从芯片设计到量产的旅程变得更可行。中科融合专注于光学智能传感器芯片的研发,早在2018年就已在这一科技孵化器中扎根。王旭光进一步探索过美国知名半导体企业的研发流程,因此对中国本土企业在量产环节的困难有了深刻的认知。
芯片量产的生命周期分为多阶段,其中中试阶段被认为是最为棘手的环节之一。这一阶段需要克服诸如工艺放大、设备校准和成本控制等技术挑战。在缺乏资金和设备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建立独立的芯片生产线。而苏州纳米城针对这一现状,推出了MEMS中试量产服务平台,帮企业以更低成本顺利过渡,模式极大地缓解了产品推出的压力。
自MEMS中试服务平台运行以来,已为超过百家公司可以提供了支持,王旭光表示,平台技术人员不仅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其量身定做生产的基本工艺,还通过持续的技术上的支持,增强了信任度,使得中科融合在3D视觉技术上下足了功夫。这一技术如今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作为共性技术平台的受益者,回国创业的“背包客”们在苏州找到了继续梦想的机会。江必旺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他在世界500强企业的任职生涯中放弃高薪,2007年回国创立了纳微科技。面对微球材料研发的挑战,江必旺也感到若没有苏州纳米城的支持,他们或许难以走到今天。因此,共性技术平台不仅为研发技术提供了支持,还使得公司能够将资金焦点放在研发核心技术上。
通过组建先进微球材料开发及应用创新联合体,江必旺不仅自身获得了进步,还带动了一批相关科研力量,使得整个产业链在技术攻关方面更具竞争力。这种模式提升了企业的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令公司在生物医药和体外诊断领域收获了良好反响。
王俊,苏州市社科院院长,对共性技术平台的发展表示赞赏,并指出,该平台积极助力企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尤其是在减轻中小企业人才和金钱上的压力方面的表现出色。集聚的科技资源使得苏州一跃成为创新的热土,为许多创业者带来了新的机遇。
苏州纳米城的成功经验不仅展示了共性技术平台在推动科技产业创新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还在全国范围内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希望。随着这一些平台的不断进化和完善,未来将有更多企业能够在科技发展方面大展宏图,也使得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愈加稳固。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